為什麼說是最終篇呢?簡單來說,就是我準備要上工了!相關細節我再透過另一篇文章來分享好了…🤫

回到主題,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回顧一下這三個月的生活,看看有哪些事情是值得延續 (Keep),哪些計畫不如預期 (Problem),以及接下來可以運用哪些方式來把問題解決或是把值得延續的事情做得更好 (Try)。有了 Try 的清單之後,就可以排列優先順序進到 Action 的階段,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去實踐看看。

Keep / 保持

前陣子自己嘗試了做 Wayfinding Map,整理出自己在 2020 年之中比較有記憶點 (Highlight) 的活動,發現不外乎都圍繞在四件事情:

一、和不同人做有意義的交流、認識新朋友

二、不藏私的經驗與知識分享

三、學習新事物或發掘新體驗

四、從事戶外活動、旅遊、攝影、展覽

這三個月少了工作之後,其實 Highlight 也是圍繞在這四件事上,只是密度變的更高了!在八九月的時候進行最多的就是透過訪談和不同人交流的部分,在前篇有敘述過這個過程。剛離職的時候也有透過講座、工作坊等方式做知識與經驗的分享。另外自己也有延續在深夜食堂的 mentorship program 和自己的學生做交流,也成為 IxDA 台灣協會的志工去貢獻自己的時間在更多的設計活動上。

學習新事物或新體驗方面,這三個月以來很多時間是花在線上課程 (財務規劃與投資、職場溝通與管理、產品管理與分析等),也透過 YouTube 學了一下 SwiftUI 和 Procreate,另外閱讀以及 Podcast 的部分也不能少,適合在家閒得發慌的時候來打發時間。出門的話大概就是去看展覽或是聽講座/研討會,老實說有點太刻意填滿了自己的時間。

戶外活動方面:衝浪一次、上了四堂滑板課程、露營一次、抱石三次、爬山好幾次,另外也有維持一週兩次的教練課去做重訓和 TRX,大概都是一些以往只能趁著週末做的事。這部分上工之後可能很難 Keep 了,但希望之後只要有機會都能多出去走走,和前同事們敘敘舊也不錯。

休閒娛樂方面,大概就是看了一些 Netflix 上的影集 (破案神探、雨傘學院、鬼莊園、后翼棄兵、艾蜜莉在巴黎…),然後破了 Switch 上的遊戲像是《Little Nightmares》以及《Carto》等解謎類的遊戲,最近則是想借《路易吉洋樓3》來玩玩看。

Side Project 方面旅遊攝影的作品持續整理中,歐洲旅遊的影片也還整在剪輯,網站架設的案子則是完成了一項和藝術家合作的 Uchronia,又接了另一項案子還沒開始進行,預計十二月會如火如荼的開始製作。

總結來說,Keep 的部分就是希望上工之後,還能夠保持多多與不同朋友交流,接下來的工作一定會遇到很多挑戰,所以希望能夠和有相關經驗的朋友們建立起諮詢網絡,互相分享職場上的一些心得。

另外在累積專業經驗的同時,也不忘要時常回饋,透過各種形式的分享來貢獻自己的時間,協助任何我有能力幫助的人。寫作也是其中一個分享的方式,但對我來說更是一個自我反思的方式,和 Julie Zhou 一樣我發現自己很喜歡透過文字來整理思考脈絡,讓點子在腦袋打轉之餘可以轉化成實際的文字記錄每個時刻在意的事情。

Writing is one of the most therapeutic and helpful ways for me to organize my own thinking.

— Julie Zhou (https://www.designbetter.co/podcast/julie-zhuo)

上工之後希望能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適時地按排戶外活動/休閒娛樂等,去增加生活的品質與新鮮感,才不至於被工作消耗殆盡。Side Project 的部分則是盡可能的選擇一些對自己未來發展有幫助的題目並且選擇性的接案,畢竟總是說 Yes 有時候反而會增加自己不必要的壓力。

Problem / 問題

問題的部分,這三個月常常遇到也常常逃避,最明顯的是關於健康飲食方面。由於白天沒有行程的話大多是在家中渡過,有時候就有一餐沒一餐,早餐當午餐吃或是午餐拖到下午茶時間吃,有時候一整天只吃了晚餐和一些零食,導致攝取的東西很不均衡,多多少少會影響到白天的精神以及身體狀況。

另外比較明顯的就是盯著螢幕的時間明顯變長,類似之前 WFH 時遇到的情形,很容易坐在電腦前忘了休息。另外加上最近多了 iPad 的使用情境,導致各種螢幕散佈在家中,各種螢幕刺激把時間變得很瑣碎,或是做事的時候很容易被自己的腦袋打斷想看一下通知訊息。螢幕的問題衍生出時間管理以及專注力的問題,也因此是我滿希望能夠改善的部分。

我的書桌:電腦螢幕、Ipad 螢幕、手機螢幕、電子書螢幕…

時間管理的部分,自己有嘗試用 Notion 的 Board view 來以 sprint 的方式安排每週要處理的事情,初期運行的還不錯但後來很多 backlog 事項容易被忽略,或是覺得時間投入程度太高而一直往後拖延 (像是剪片或是居家修繕的部分…),也常常遇到有些事情會延伸出很多額外的卡片導致有些 sprint 的完成率很低。有時候實情安排太多也會導致自己在事情相對比較少的時候卻也什麼都不想做,出現缺乏動力的情形影響到一整週的心情。

習慣養成的部分,老實說自己雖然很喜歡研究習慣但往往力不從心,很多健康相關的習慣都容易三分鐘熱度,像是調整睡覺與起床時間、每天練習瑜珈與冥想等,常常連兩天失敗就放棄了,需要多花點時間了解適合自己的習慣養成方式,並且調整心態才行。

Try / 嘗試

把 Problem 試著改善

  1. 健康飲食:試著列出一些飲食原則,包括進食時間、哪些東西少吃、進食的量等等。另外之前有嘗試過把每一餐拍照下來,對於飲食管理也滿有幫助的(雖然很容易忘記)。最後也可以練習更有意識的去關注每一個吃進肚子裡的東西,讓自己享受的同時不會過量飲食。(Google: Mindful Eating)
  2. 習慣養成:習慣的部分其實看過很多書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習慣養成,但我覺得最終還是要自己實驗出適合的方式去維持,所以目前能嘗試的可能先每週測試一種方法來維持一個習慣,試試看哪種方式會對自己最有效,再套用到更多習慣來試試,之後可能會寫一篇文章專門分享這個部分!
  3. 專注力/時間管理:螢幕時間自己也試過很多方式,包括限制某些 App 的使用時間,或是把螢幕變成黑白,或是把社群 App 都刪掉只能用瀏覽器去看。之前大概維持在手機每天接近 3 小時(目標是 2 小時以內),至於目前想到可以嘗試的方法:每個螢幕放在家中固定位置、規定能碰手機的時間範圍、或是更有意識的每週分享自己的 screen time 督促自己。時間管理的部分希望能夠維持用 Notion 來記錄生活以及工作的每週 Sprint,並且固定每天整理記錄,每周日重新回顧並規劃下一週的事項。重大事項可以分成小一點的部分來逐步執行,以免初期就放棄而拖延。

把 Keep 做更好:

  1. 維持深度交流:會希望能夠透過一些活動來認識更多不同背景的人或是擁有我想要的經驗的人,去了解每一個人在不同階段可能遇到的挑戰。也希望能夠多多延續前同事們的聚會,一起閒聊求職的鬼故事或是看書看劇的心得。(滿幸運在無業的時候有一群人一起無業一起加油打氣!)
  2. 知識/經驗分享:前陣子發現,認識不同背景的人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或是透過在社群平台分享近況也能吸引到一些許久未聯絡的人,進而獲得一些講座分享或是接案的機會。前提就是要釋放出訊息讓大家知道自己最近在關注的主題或是有意願做的事情是哪些,這部分要怎麼做其實我也還在慢慢模索,總之有不錯的分享機會就要好好把握。
  3. 生活體驗/戶外活動:上工之後能利用的時間就是週末跟下班後的時間了,可以嘗試每個週末至少六日有一天安排些值得期待的活動,不管是戶外踏青、看展覽或是練習滑板/跑步,讓自己在週末的時候也能安排好時間多遠離螢幕。平日的話可以練習按排一些空白時間,讓自己偶爾慢下來,以免自己很慣性地把時間都填滿。

Action / 行動

從改善問題到延續好的事項,我心中的重要性大概是這個排序:

專注力/時間管理>習慣養成>健康飲食>生活體驗>維持交流>經驗分享

但要關注的事情實在是很多,這個優先順序大概也會隨著情境而改變,或許可以透過《選三哲學》的方式盡可能的保持關注特定數量的課題,來讓自己持續實驗 Try 裡面的內容,並且定期的回顧來評估自己哪些方面常常遇到挑戰。

以上就是我三個月以來的回顧,算是整理了一番很個人的思考以及行事方式,希望上工後也能定期回來看看這一系列的無業日誌,並且維持透過寫作來整理思緒的習慣!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帳號來督促我寫更多文章,也可以幫忙轉貼分享這篇文章,或是純粹幫我拍拍手鼓勵鼓勵也行👏👏👏,謝謝大家~

--

--

Mark Liang

Experience Design Director @KKBOX. Love to create product experiences, share design knowledge and workplace experience. www.youwenl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