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業日誌(1)】職涯&人生過渡期

被 Mozilla 裁員後半個月以來的一些 murmur

Mark Liang
Sep 1, 2020
Photo by Lance Anderson on Unsplash

五年前的八月,我用英文寫了一篇 Life in Transition

五年後的八月,由於疫情的關係 Mozilla 台北辦公室關門大吉,剛好可以花點時間整理一下這段過渡期的一些思考脈絡,再寫一篇 Life in Transition。

五年前的那時候,是因為簽證的關係被迫離開舊金山。我還記得當時的無助,感覺回到台灣一切歸零。那時候的自己在一陣瘋狂的面試後,寫到對於未來的想像,覺得進到不同公司可能會引導到很不一樣的未來:

I could become an interaction designer who specializes in UX and prototyping, or a specialist in the design thinking behind IoT (internet of things), or an art & technology designer working for marketing campaigns or art exhibitions.

後來選擇進了 Mozilla 的確是成為了 UX / Prototyping 的專家,也甚至觸碰到了 IoT 的產業,對於科技+藝術的興趣則是轉變為網頁前端互動的一些 Side Projects。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最後是成為了一位產品經理😅。

關於我的職涯故事可以參考這三篇:1. 從電機系到設計系:Mozilla 產品設計師的轉職故事2. 職涯探索:工程師轉職設計師之旅3. 產品經理轉職中:UX 到 PM 的半年回顧

另外自己也寫到,不管進到什麼產業或公司,理想上的自己是可以做到以下這三件事情:

I want to be working as a designer/technologist, help deliver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and actually make things happen using my technical skills.

I want to be working with talented people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learn from them.

I want to spend time working on fun and less stressful projects just to explore new ideas and new technologies, and meet people with similar interests.

現在想一想,的確這三點都是我找工作很看重的事情:要重視使用者體驗並且做出實際產品、要和厲害的人一起工作互相學習、要花時間做創新以及學習新技術並認識志同道合的人。

很慶幸自己當時寫了這篇文章,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初衷,並且停下腳步去思考自己的下一步,也思考這五年來自己的改變。

時間回到現在,目前已經是九月了,也算是正式離開了 Mozilla!即使告訴自己工作了五年值得好好休息一下,但還是不免會有些焦慮。沒有了工作之後,時間完全是自己控制的了,什麼時間點要做什麼都可以自己規劃,要去盡情的體驗生活或瘋狂的面試都是自己決定,總之要做好多決定啊!

老實說現階段的自己還不打算面試,我滿清楚知道自己不是一個會讓人有第一印象的人,因此很多時候是要靠已經認識我的人來拓展人脈,用口碑來獲得陌生人的親睞。於是乎,我目前正在進行的方式就是兩件事:

等待被邀請 & 生命設計訪談

我當下就是先運用投射者的策略 — 等待被邀請,來找到更多機會。等待被邀請其實不是完完全全的被動,而是釋放出自己很樂於被邀請的訊息,讓機會自己找上門來。從宣布台北辦公室要被裁掉到現在三週左右,已經有十多位朋友邀我單獨聊聊,也參訪了超過六間公司 (這部分要感謝同事們的安排!目前自己去過了 Dcard, iKala, PicCollage, CakeResume, Bonio, Appier, Migo, FunNow, Next Bank 認識了好多不同領域上的專家😃)

等待被邀請之後,要做的就是生命設計訪談。生命設計訪談是出自於《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這本書,簡單的解釋如下:

生命設計訪談就是去聽別人的故事,找到正在做你想做的事情的人,實際去和他們對談,了解該領域的真實狀況,除了可以知道自己要達到那個目標還欠缺什麼技能,也可以藉此評估那樣的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

藉由這些邀請,我去運用生命設計訪談的方式聽到了各種故事:有的是正在創業的故事;有的是待過好幾個新創公司的故事;有的是透過各種 Side Project 來創造影響力的故事;有的是自由工作者的故事;有的是在公司中推行新流程的故事;有的是公司要因應疫情而轉變的故事;也有的是在公司體制下窒礙難行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幫助我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創造的是什麼樣的故事。

必須說,我現在也還在思考中,沒有什麼明確的答案(也許下一篇文章會寫…),長遠來看我自己最終都是希望能夠做自己喜歡的數位產品(或結合實體互動),甚至是開自己的公司,但就現階段來看,也許會先個找自己感興趣的公司加入,並以 Side project 的形式來思考創業題目,去做一些好玩的專案,進而學習到自己需要的能力。

至於什麼是自己感興趣的公司呢?經過了一系列的聊聊以及公司參訪,自己腦中大概有一些想法,稍微來整理一下:

  • 我會先以做數位產品的公司為優先,畢竟是自己的專長
  • 對於電商類或是鼓勵大家消費類型的公司都不太有興趣…
  • 對於教育/知識類、生活應用類的公司都算有興趣
  • 我會以 B2C 的公司為主,但如果能接觸到 B2B 也算是一種新學習
  • 希望可以多運用遊戲化設計去思考使用者的體驗
  • 希望公司的 mission/vision 是我能夠認同的
  • 團隊感很重要、主管是什麼樣的人很重要(希望是值得敬佩的)
  • 能夠提升 PM/UX/Data 相關技能的公司 (團隊成員之間能夠互相學習)
  • 不管是 0->1 或是 1->100 都有興趣!對 PM 來說都是挑戰👍
  • 公司的設計成熟度至少要 Level 3 以上 (參考連結內容)
  • 公司產品開發流程或各種制度上能夠保持彈性
  • 公司有 Open-minded 的文化以及 Growth Mindset
  • 公司有持續規劃新技術新科技的各種應用(AI, ML, VR/AR…etc.)
  • 公司對於 User Data 這個資產的應用有明確的想法
  • 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力的不可取代性很強,並且可以用來做更多的創新
  • 公司財務狀況穩定,短期不會有裁員可能 (一朝被蛇咬🤣)
  • More…?

以上清單都是很理想的狀況,最終可能都要為現實妥協…或是加入公司後再慢慢的去做改變!

總之,這大概就是我現階段的一些思考脈絡 (其實就是 murmur),再過一陣子或許又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新的邀約來激發出更多對未來的想像!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帳號來督促我寫更多文章,也可以幫忙轉貼分享這篇文章,或是純粹幫我拍拍手鼓勵鼓勵也行👏👏👏,謝謝大家~

--

--

Mark Liang

Experience Design Director @KKBOX. Love to create product experiences, share design knowledge and workplace experience. www.youwenliang.com